您的位置: 首页 >校务公开>计划总结>详细内容

计划总结

南通大学附属中学2014年度工作计划

来源: 发布时间:2014-02-13 15:52:18 浏览次数: 【字体:

文化立校铸校魂  改革创新求发展

  ----南通大学附属中学2014年度工作计划

指导思想:

2014年 ,学校将按照现代学校管理制度的要求,以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和省、市教育工作会议的精神为指针,以“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为契机,坚持文化立校战略,致力改革,力求创新,形成特色,全力打造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全面提升学校的整体办学水平,为通大附中的后续建设及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重点工作:

一、加快推进校园整体化建设,全面完成东西校区的建设和部分二次装潢。(上半年)

二、推进评价制度改革,系统制定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构建完整的行为识别系统。(上半年)

三、推进管理机制的改革,完成五大学院建制,以创建省级课程基地为抓手,构建五大学院的选修课程群和特色场馆(全年)

四、建构学校愿景,推进星级创建,编制学校五年规划,形成学校改革创新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一年创三星级,三年创四星级的目标。(全年)

五、完成三大识别(理念、视觉、环境)系统的设计和学校文化环境的布置。(上半年)

六、推进教育现代化工程,建设智慧校园,构建智慧课堂。(全年)

七、实质推进课程改革,体现大课程大课堂的理念,实现部分学科的分层走班制、系列选修制和社团俱乐部制度。(全年)

八、组织基于小班额和多媒体的智慧课堂的公开教学活动。(上半年)

九、与南通大学等高等院校合作建设特色人才培养工程,构建中学与大学深度合作的框架。(上半年)

十、组织好首届校园主题文化节活动。(下半年)

具体工作:

一、坚持文化立校,学校文化建设确保取得新进展

学校文化一直被视为学校发展之魂。对一所新建学校而言,能否对学校文化建设进行准确的定位,关乎学校发展大计。从通大附中建校开始至今,我们一直把学校文化建设当作学校的头等大事来抓,上一学期,我们初步明晰了学校的办学目标、办学理念,初步形成了学校的办学章程以及一系列规章制度,为学校文化的最终定位做了不少前期的准备,打下了较为扎实的基础。但学校文化建设作为一项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尤其是作为学校文化核心本质的共同价值观的形成,必须经过较长时间的办学实践。新的一年,就学校文化建设而言,我们将确保在以下三个方面取得新的进展。

1.完成学校文化建设的四大识别系统的构建。根据目前学术界普遍认同的学校文化SIS规划,将学校文化建设分为理念、行为、视觉和环境等四大识别系统。上学期我们在工作计划中已经提出了以上四大识别系统的建设,而且我们也为此开展了一些实实在在的工作,如聘请山东大学学校文化品牌设计团队对其中三大识别系统进行创意设计,召集了南通当地在学校文化建设方面颇有研究的一些专家学者就通大附中的学校文化建设进行深入研讨等等。但学校文化建设四大识别系统目前尚未建构完成,上半年我们将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完成三大识别系统的设计。同时,通过推进学校管理制度的改革,系统制定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完善学校章程,分别出台教师与学生手册,构建完整的学校文化行为识别系统。

2.整体设计与构想学校系列校园主题文化节。开展校园主题文化节活动是许多学校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抓手,这对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活跃校园文化气氛、提高师生的文化素养、展示师生精神风貌等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负面影响,许多学校的主题文化节往往徒有其形式,或者只是作作秀和走过场。怎样才能使校园主题文化节既有形式又有内容,既轰轰烈烈又实实在在,既充盈文化气息又不增加师生过多的负担?这是我们必须认真思考并着力解决的问题。我们要根据通大附中的实际,通过把校园主题文化节活动与学科整合,进行校本化规划、课程化实施、多元化评价等方式和途径,提高我校校园主题文化节的品味和效益。要整体设计与全面构想具有通大附中特色的系列校园主题文化节,下半年,本着不走其他学校老路和陈旧套路的原则,选择好一项特色内容,开展好首届校园主题文化节活动。

3.出台学校五年发展规划和改革创新的意见。学校的共同愿景作为师生共同持有的意象或景象,是师生的价值取向的集中体现,是价值取向的真实存在。它是学校文化之魂,它深刻地影响着学校文化的塑造。共同愿景是学校文化形成的基础;学校文化对共同愿景有着“反哺”作用,是共同愿景得以“化成”之圃,两者相辅相成。没有共同愿景,学校文化无从谈起;没有学校文化,共同愿景虚无飘渺。因此,通大附中的学校文化建设必须依托学校发展愿景的构建,并通过推进星级创建活动使学校发展的共同愿景得以实现。现在我们明确提出,2014年我们要建成三星级学校,再经过三年努力,到2017年我们创建成四星级学校。为此,上半年我们要着手制订学校五年发展规划,以明确学校未来五年发展的愿景目标,我们还要出台学校改革创新的意见或者形成关于学校改革发展的决定,以明确实现未来五年发展愿景目标的具体行动路线图。

二、推进教学改革,学校教学质量力求获得新突破

教学改革一直是教学工作的主题,教学实践中出现的新问题必须通过深化改革得以解决。十八届三中全会发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动员,教育领域的各项综合改革也已经启动。2014年是新一轮的高考改革之年,新的高考方案的出台无疑将对中学教学产生巨大的甚至是颠覆性的影响。教育局将结合本一本二上线率、特征分、总均分等具体指标对直属学校进行中高考综合考评,划分等级。高考历来是教学的指挥棒,我们必须听从指挥,及时响应,早作准备,扎实推进教学改革,力争使学校的教学质量不断获得新的突破。

1.创新教学常规管理,全面提升三个年级的教学质量。把简单的事情做好就是不简单,把平凡的事情做好就是不平凡。教学常规看似简单与平凡,但各项教学常规管理举措真正落到实处,既不简单也不平凡。教学实践表明,学校教学质量的提升,贵在教学常规的切实有效的贯彻落实。而落实教学常规管理,一要坚持不懈,持之以恒,二要不断出新,与时俱进。为此,我们要扎实而持续地做好备课、上课、作业、辅导、考试等各项环节的教学六认真的督查工作,要根据三个年级的不同学情采取常规管理与检查的不同举措。高三年级要围绕既定的目标,重视复习和练习效果,组织安排好相关的提优补差教学活动,确保高考成绩在原有基础上稳中有升。高二年级要处理好小高考与高考的关系,重点研究学业水平测试的应对措施与策略,依据小高考目标,做好学业水平测试中的争AC工作。要合理安排学业水平测试后语数外三科与选修两科的课时与进度。高一年级要继续重视养成教育,培养良好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提升学习能力,保护学习兴趣。要注意分班前学生的情绪变化,防止学生过早文理分化。要特别重视学生的二极分化,下大力气纠偏补差。同时重点研究文理分科教学计划,探讨相关科目必修与选修课程的教学安排。要及早研究高考方案调整后的新一届高一年级教学的应对措施与策略,要根据高考形势的变化特别是高考方案的调整改革不断创新常规管理的新方式和新路径。总之要通过教学常规管理方式的传承尤其是创新,力求全面提升学校的教学质量,牢牢扭住这根关乎学校生存与发展的生命线。

2.推进管理机制改革,完成五大学院及特色场馆建设。教学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它不仅仅是教研模式、教学方式、课程形态的改革,还包括与之相适应的管理机制的改革。现有的年级部、学科组及班级授课制具有集中统一、有章可循的特点,可以避免各行其是、任意行事,这一管理机制与当前的考试制度和高校招生体制总体上仍然具有较强的适切性,所以我们必须继续坚持并完善这一管理模式。但随着教育改革的全面展开与深入推进,高考制度以及高校招生将作比较大的调整改革,对学生的评价方式也将彻底改变过去的一考定终身的情形,将采取重视学生综合素养的绿色评价体系。显然,完全用旧的管理机制来领导、推行新的教学改革是不适宜的,科学管理势在必行。本年度我们将借鉴国内外一些中学的办学经验,结合通大附中的实际情况,全力推进学校管理机制的改革,具体说来就是完成五大学院的建制,这五大学院分别是:人文学院、数理学院、技术与工程学院、艺术学院和体育学院,同时根据现有的条件,以创建省级课程基地为抓手,建设相应的特色场馆,以满足学生多样化、个性化的学习与发展的需求,从而形成我校特色人才的培养基地,逐渐成为江苏乃至全国现代高中的样板。

3.大力推进课程改革,形成系列化、校本化的特色课程。课程改革是当前教育改革的主旋律,也一直是新时期学校整体改革中的关键一环,一所学校的课程设置,能够充分彰显其办学特色,能提升其办学品味。当下,学校的课程执行力和课程开发力,已经日益成为学校竞争力的重要表现和核心要素。所以,一方面我们必须重视现有国家规定的课程教学,开足开齐并且努力开好国家课程,要根据高考模式的调整情况,在全面开设课程的基础上适当向一些相对重要的课程倾斜;另一方面我们要重视校本课程开发和建设。校本课程是新课改的产物,更是为学生发展而设计的课程,开设校本课程既是学校特色发展的需要,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机遇与平台,更是培养学生兴趣特长、良好品格和健全人格的内在要求。本年度我们要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扩大校本选修课开设的规模,根据“小班额、大课程”理念,实行部分学科的分层走班、系列选修及社团俱乐部制度,形成具有我校特色的系列化、校本化的特色课程。今年上半年每学科要尽可能推出两门以上的选修课程,从而逐步形成全校选修课程系列,即人文、数理、政经、艺体等等,这为今后选修课程的特色化建设打好基础。本年度我们还要努力在校本课程的开发上有突破,优先围绕特色品牌开发校本课程群,要力争系统编制出具有学校特色的校本教材,并形成系列丛书。学校鼓励个人或团队编制校本选修课程并承担出版所需的相关费用。

4.推进教育技术创新,加快智慧校园和智慧课堂建设。在今天的教育体系中,现代教育技术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也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当前,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无疑又将掀起一场新的教育革命。因此,我们必须和着现代教育技术不断发展创新的脉率,推进教育现代化,加快智慧校园和智慧课堂建设。我们要依托通大附中先进的软硬件设施设备,全力推动教学技术创新,构建数字化校园。要积极推进电子书包开发与使用,初步建成无线网络全覆盖,移动终端教学平台,实现云端共享。同时要引入网上作业系统、电子黑板和网上阅卷讲评系统,加强现代化技术的培训与应用,提高教学、考试分析的数字化水平。今年上半年,我们要组织“基于小班额和多媒体的智慧课堂建设”的公开教学活动,对外展示我校教育现代化及智慧校园智慧课堂建设方面所取得的成果。此外,本年度我们还要积极倡导微课程学习方式的运用,尝试进行翻转课堂的教学实验,让现代教学技术在改变学生学习方式和教师教学方式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三、重视队伍建设,师资整体结构素养谋求新提升

我们要认真贯彻教育部关于师德建设规定,落实好学校教师专业发展三年规划,在全面提升全体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前提下,抓住今年特级、省333和教授级教师的评选机会,认真做好年度内的教师选聘工作,力争使我校的教师结构更加优化、整体素养更加提升、名师队伍更加壮大。

1.要重视教师职业素养的提升。要树立“以学生发展为首位、以学校成长为动力、以遵循规律为前提、以敬业奉献为基础、以专业成长为引领、以职业幸福为归依”的理念,要特别强调教师力求在教书育人、教学技术和教材分析等三个方面有明显提升。

2.要进一步明确教师教学要求。具体可用123456进行概括,即1个目标:促进每个学生尽可能地发展;2个平台:导学单、电子黑板;3个要求:每学期听课18节(包括外出听课),撰写论文1篇(局级骨干以上在市级以上刊物发表,其他教师在校级以上刊物发表),听学术讲座或参与沙龙4次;4个原则:先学后教、启发探究、及时反馈、当堂消化;5个统一:进度、重难点、导学单(包括例题)、作业本、考试;6个认真:备课、上课、作业、辅导、考试、课外活动。这里要特别指出的是,教学六认真既是课程改革的核心问题,也是课堂教学的质量问题。重新、反复提教学六认真,决非低层次再现昔日的管理要求,而是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和时代要求。其价值追求体现在,一是可以回归教育的本原,解决教师 "头重脚轻根底浅" 的问题;二是注重强调教学的务实,可以改变教师“上课作秀、眼花缭乱、目标模糊"”的状况;三是追求管理的精细,体现“从细微处入手、从具体事做起”的要求。教学六认真的具体行动标准就是通大附中教学常规白皮书。

3.要形成教师的具体评价办法。评价组成员由学术委员、年级主任和学科教研室主任组成;评价的一级指标就是能力、态度和实绩;评价方法是每个月对1-2个学科教研室进行全面评估,通过等级呈现,以质性评价为主;在结果使用上,可以跟年度考核和岗位晋升直接挂钩。

四、践行德育为先,学校德育品牌建设争取新成果

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这是任何一所学校办学的基本要求,十八大报告强调指出,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因此,从一定角度看,学校德育应该是学校工作中居于首位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然而在当下教育功利化异常凸现的形势下,学校德育无疑面临着现实的困境,学校教育由于德育教育的乏力甚至缺失,一定程度上已经沦为一种残缺不全、失魂落魄的畸形教育,远没有真正发挥教育应有的积极作用。因此,我们必须通过教育的深化改革,来改变目前的现状,真正落实好德育为先的地位,真正把立德树人作为学校教育的根本出发点和基本落脚点。

1.乘势而上,提升学生文明素养。文明素养是一个人良好的品质修养,是人发自心底的对真善美的追求,外在表现为言行、举止的文明,仪态、待人的优雅。提高学生的文明素养是学校德育工作中的重要一环。经过半年的努力,目前通大附中三个年级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较高的文明素养,看我们学生的食堂就餐的有序优雅,看学生宿舍区安静整洁,再看学生走路时的靠右礼让等等。这些成效作为通大附中人都有目共睹,也得到了家长及广大市民的充分褒奖。在新的一年里,我们要在原有成绩的基础上,乘势而上,继续加强学生文明礼仪教育,强化“见师问好”、“靠右行”、“脚下留青”等礼仪习惯,开设文明礼仪选修课,以“争做绅士、淑女”活动为主线,以选配制式校服为契机,加强学生校园礼仪、家庭礼仪、公共场合礼仪、涉外礼仪等一系列文明礼仪教育,从而全面提升通大附中学子的文明素养。

2.常规出新,提升学生管理水平。学生管理一般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老师管理学生,二是学生自我管理。无论是哪个方面,我们在学生管理上都已经有了一套较为成熟而普遍的管理常规。如《学生一日常规》、《寄宿生规范管理条例》、《学生违纪条例》等等,这些规范条例无疑对加强学生管理起到许多积极有效的作用。问题的关键在于,许多看似常规的东西如何结合时代的要求而改革创新,以实现学生管理的人本理念,这是建立现代学校管理制度的必然要求和应然选择。我们要经过反思和排查,摒弃和改正以往一些常规条例中的非人性化的因子,通过大胆的创新实践不断提升学生管理的水平。首先要减少老师对学生的所谓刚性管教,代之于柔性的说理。其次,必须彻底摒弃师生间的所谓的猫鼠关系或者警察与小偷的关系,要不断提升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水平,尤其是要注重对学生干部管理能力水平的培训与提高。要加强学生党团校的阵地建设,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三要鼓励学生会自主开展丰富多采健康向上的文化体育活动,进一步发挥学生干部在学生活动、夜自修管理、宿舍文化建设等各个领域的沟通、协调、领导的作用。四要系统制定富有附中特色的各类奖励条例,为各具个性的学生成长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榜样。

3.课题研究,努力形成学校德育品牌。许多学校的德育实践表明,德育课题研究是学校德育工作有效开展的一个重要抓手,也是形成学校德育品牌的一个必经路径。2014年,我们要确立学校德育教育的重点工程,通过边实践边研究,全力打造学校精品德育品牌。当前学校教育中最大的问题是我们的教育中既缺乏对学生进行“德性教育”,更忽视“德行教育”,即道德品行的实践教育。学校德育线可以把“德行教育”作为我们通大附中的重点德育工程,要依托开设中华和西方优秀文明的博雅教育选修课程,争取在年内成功申报省级以上德育科研课题,在课题研究的引领下,在全校师生中进行“德行教育”的教育实践活动,形成我们通大附中的德育管理特色,最终成为我校“德行教育”这一精品德育品牌,在市内外、省内外乃至全国产生较大的影响。

4.创设平台,建成学生发展指导中心。以学生发展指导中心为主导开展系列活动,指导学生进行生涯规划,不断提升学生的自学和自我规划能力。联系南通大学的专家学者进行培训和督导,对高一高二学生进行课程选修和专业选择指导,对高三学生进行团体辅导,就生涯规划、学业指导、特长培养、职业选择等问题向学生提供指导性意见。在此基础上,建立学生成长档案,编制学生发展指导手册。同时,力争将我校学生发展指导中心办成“理念先进、设备一流、工作到位、效果明显”的示范性学生发展指导中心,并逐步壮大发展为学校特色项目,在行业内产生较大影响。

五、落实科研先导,打造学校科研特色建设新亮点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对教育教学而言,教育科研同样是推动师生成长以及整个学校发展的第一生产力。教育教学实践一再表明,教育科研是科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是提升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抓手,是学校创特色、上等级、树品牌的必由之路,是优秀学校的重要标识。因此,在新的一年里,我们要切实发挥好教科研对教学教学改革发展的引领作用,发挥科研在教育教学工程中的先导作用,特别要在学校教科研的特色建设上努力打造出新的亮点。

1.以课题研究为抓手,助力教育教学改革。2013年对我校而言是个课题收获年,这一年我校一举通过了四项省级规划课题和多项省级教研课题,全校各备课组共申报了30多项微课题。2014年上半年我们必须尽快为已经立项的省级课题进行集中开题,同时校级微课题的开题工作也要抓紧落实,另外10多项正处于研究过程中的课题,教科部门要加强对其过程性管理,确保取得研究成果并顺利结题。教科部门要真正地以课题研究为抓手,助力我校的教育教学改革,通过实实在在的行动研究,边实践边研究。一方面通过研究课堂教学提炼研究成果,另一方面更要注重研究成果的推广使用,把研究成果转化为现实的教育教学生产力。要坚决杜绝教科研与教育教学的“两张皮”现象,通过我们扎实的努力和取得的现实成效,改变人们认为的“教科研只是花瓶”、“课题研究只是制造一堆文字垃圾”的看法,努力使基于课堂教学实践的课题研究成为我校教科研的特色和亮点。

2.以学院建设为契机,做好课程基地申报。如前所述,2014年我们将建成人文、数理、技工、艺术和体育五大学院,按照目前省课程基地建设的布局,五大学院理论上讲可以分别建成五个省级课程基地,但实际上,一方面我们自己没有这么多的精力,因为光申报一个省级课程基地就需要投入许多的人力、物力;另一方面,上级部门也不会同意一所学校同时申报多个省级课程基地,因为配置一个省级课程基地政府财政需要投入较大的财力。所以,本年度我们考虑申报一个单项或者一个综合性的省级课程基地。教科部门要就此早作思考、早作调研,早日确定好申报的具体项目并尽早正式启动省级课程基地的申报工作,并确保申报能一次通过。

3.以校报校刊等为平台,引领学校教育科研。校报校刊作为学校的一张名片,无疑是学校对外交流的窗口,同时校报校刊也是学校历史的一种积淀,是学生成长的一块土壤,又对学校的教育科研起着领航和导向作用。上学期教科处组织编印的4期校报和2期科研咨询,内容丰富,印制精美,体现出了学校的较高办学品味,对外也展示了良好的学校形象。今后要继续努力做好校报校刊的编印工作,尤其是科研咨询以及将来出刊的校刊,要根据学校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的实际和课题研究的实际,确定好每期提供咨询的主题以及每期校刊的主题,真正为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和面上的课题研究服务。此外,我们还要通过与南通大学等高等院校合作建设特色人才培养工程,构建中学与大学深度合作的框架,通过开设周末大讲堂,充分挖掘社会各界特别是南通大学的人力资源,本年度开始我们要在周五晚上开展系列讲座,并努力使这项活动成为学校的亮点,藉此引领我校的教科研活动的开展及教育教学的改革与创新。

六、加强后勤管理,学校整体服务水平再上新台阶

对一所新建学校而言,学校的后勤服务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工作任务也尤其繁重。过去的半年多时间里,学校后勤部门的同志为学校顺利开学以及开学后的设施设备在磨合期内的正常运转,付出了大量的辛劳。2014年,后勤部门的工作依然面广量大,任务繁重,学校的一些基础性的装备还没有完全到位,整个学校还没有完全建好,东校区在交付使用前以及交付使用后都有大量的工作等着去一一落实。后勤管理只有不断提高整体服务的档次水平,努力使后勤服务的整体质量在原有基础上再上新台阶,不断提高工作的效率和效益,才能适应学校快速发展与不断改革创新的需要,才能为学校各条线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有力保障。

1.加快学校整体设施建设进程,全面完成东西校区建设及二次装修。2014年上半年,学校的东西校区将真正连为一体,原来西校区已经启用的一些设施设备将随着东校区建设的竣工要作必要的调整,学校的整体设施建设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全面完成。要按照既定要求,认真做好东区装修工程的各项工作,使各项装备具有一定的超前性。后勤部门和装备部门要主动与教育局计财处、代建办、财政局联系,认真做好近2700万元的设施设备的采购工作,要做到高标准,要严把设备材料及施工质量关,制定好施工进度表,做好施工日志,开好工程例会,落实好相关时间节点,确保东区校园今年“五一”前正式交付使用。

2.完善学校各项后勤管理制度,确保全校各条线工作正常高效运转。后勤工作千头万绪,需要依靠严格的后勤管理制度确保各项工作有条不紊,有序高效,用制度的落实来提升后勤服务的整体水平。要落实日常维护报修登记和派单制度,树立及时服务和主动服务意识;要继续实行物品采购申请制度,坚持“事先请购,归口把关”;要严格执行财经纪律和财务制度,加强预算资金的“收支两条线”管理,严把预算资金使用的报批规定;要继续推行食堂委托管理模式和膳食委员会监督管理。另外,还要完善学校物业管理制度。随着东区的交付使用,要及时完成保安、水电、保洁等物业管理的招聘招标工作,确保相关工作正常开展。

3.完善创新学校安全管理机制,为学校发展进步提供保障。安全工作无小事,学校安全工作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全校上下必须时时绷紧安全这根弦。上学期我们进行了多次的校园安全隐患的排查和整改,起到了很好的效果,本年度我们要继续坚持这一做法,使之成为学校一个常态化的规定动作。我们要在此基础上,一是要建立和完善我校的安全预防机制,进一步强化安全隐患的排查和整治工作,进一步提升全校师生的安全防患意识。二是要加强学校安全工作的创新管理,加大对学校食堂、小卖部食品卫生的监管力度和校内交通的规范管理,严格执行学生出入校门管理制度和寄宿生请假制度,提高安全管理水平。三是要建立安全信息交流沟通平台及时了解安全方面的信息,坚持行政干部24小时导护和夜间、节假日值班制度。发现问题及时上报、迅速处理。四是要建立和健全学校安全应急管理机制,进一步加大对重大气象灾害和流行疾病的监控,做到预案完整、响应及时,提高校园突发应急处置能力。五是要积极协调公安、工商、文化等部门抓好学校及周边治安环境整治和学校安全的人防、物防和技防工作,形成有利于学校安全和稳定的良好的社会氛围。六是要根据教育部的要求创建无烟学校。

学校工作可谓千头万绪,本年度我们除了认真做好以上工作外,下面提及的一些工作也同样重要。如:要建立和完善我校的民主监督机制,提高学校的民主管理水平。发挥好校党委在学校民主管理中的保证监督作用,发挥好工会在学校民主管理中的协调作用以及教代会在学校民主管理中的参与和保障作用。又如:要加强学校的体育工作,增强师生体质,切实提高全校师生的体育水平和能力,为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身体保证。另外,学校还要认真组织开展好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认真做好普法、民调、环保、绿化、节能节水、计划生育等工作。

分享到: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