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学科园地>物理>学科活动>详细内容

学科活动

南通大学附属中学 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教学工作意见

来源:yh 发布时间:2014-02-16 10:31:02 浏览次数: 【字体:

南通大学附属中学

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教学工作意见

教 务 处

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报告以及省市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引,以新近教育部宣布启动“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为契机,结合《南通大学附属中学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工作计划》扎实推进课程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遵循“文化立校、以生为本、内涵发展”的学校战略,实施“聘能师、严管理、出成绩”的管理思路,围绕“力争35年把学校建成全省四星级优质高中”的目标定位,进一步统一思想,更新观念,求真务实,抓住机遇,乘势而上,狠抓管理,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内涵建设为重点,全面推进新课程改革,努力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进一步创新学校课程改革、课程实施、课程管理的长效机制,努力构建具有通大附中特色“科学、人文、艺术课堂”。

 

实施要点:

一、课程改革,凸显教学理念、方式的转变

1.完善课程计划,优化实施策略。围绕“文化立校、以生为本、内涵发展”这一中心,深入开展新课程教学理念的研讨。引导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进一步实现教学观念、知识呈现方式、教学方式、师生互动方式的四大转变;落实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学习能力全力提升的具体对策。

高一年级,要系统规划三年的教学内容,落实课程标准的教学要求,研究学科教学计划,帮助学生迅速形成适应高中学习常规习惯。高二年级,应重点研究文理分科后学生、学科教学的新特点,形成整体的学科课时规划;探讨相关科目必修与选修课程的教学方略,制订新授课与学业水平测试有机协调的教学复习计划;合理安排好学科竞赛辅导。高三年级,要认真学习研究江苏高考的《考试说明》及近几年的高考试题,把握好教学的各个时段和环节;组织安排好相关的提优补差教学活动,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组织安排好自主招生的相关工作,形成合理有序的选拔、指导、培训机制。

2.开好三类课程,规范实施方式。按照国家课程标准,继续开好各类国家课程,重点建设与实施地方和校本课程。本学期将在高一、高二年级开设选修课程和研究性学习课程,并逐步形成我校“多样化、可选择”的精品特色课程。本学期将进一步优化校本课程的实施和考核方式,努力构建与学科课程、研究性学习课程、综合活动课程、社会实践课程、学生社团活动等有机融合的校本课程体系,在坚持中求发展,在规范中求创新。

3.制订培训制度,促进深度发展。学校将继续加大校本培训的力度,探索更有效的形式,组织更多样的活动。选派教师参加各级培训学习并有计划地选派老师参加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各兄弟学校组织的各种形式的教学交流、观摩,通过交流,开拓视野,促进教师的深度发展,推进学校课程改革深入发展。同时,我们将协同教科处建立健全师资培养培训机制,通过制定优秀青年教师、教学骨干、学科带头人,教学名师建设计划和标准,构建业务见长,梯度晋升的教师专业成长、主动发展的新格局新机制。

二、目标确立,显示分层管理、指导的自觉

1.学校教学,彰显附中特色。大力推进科学、人文、艺术课堂建设,加强理论建构和实践探索,概括出一般操作范式,以引领广大教师的教学实践,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与效益,提高课堂教学过程的智慧含量与文化含量。积极倡导有效教学的课堂形式:完整的课堂形态,多样的呈现方式,积极的师生互动,清晰的知识疏理,精当的思路点拨,适度的现场反馈,必要的拓展延伸,高质的目标达成。学校将组织学科研讨系列活动。活动以学科教研室和备课组为组织单位,有明确的课题和研究指向。学科制订计划时要落实好每位教师研究课的授课时间、教学内容和研究方向。教务处将在开学初进行汇总,并在校园网公示。每位教师研究课后要整理好“教学实录”和教学后记。全学科要形成团结互助、切磋技艺、反思得失、共同提高的浓烈的教学研究氛围。

2.学科教研,形成有效突破。各学科要强化新课程意识,有鲜明的学科特色和研究意识,明确本学科研究的主攻方向,落实有效措施。各学科要在课程建设、课堂教学、教师培养、学科活动等方面打造特色,通过案例式的集体备课和专题性的教研活动,更新教研方式。要认真分析本学科课堂教学的现状,从体现新课程的教学要求出发,查找本学科教师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制订出改进的方案与措施,做好学科发展规划。

3.备课小组,注重合作互利。本学期将倡导开展读一本教育专著、写一篇读书笔记、上一节研究课、写一篇教学案例、命一份试卷的“五个一”活动。非毕业年级的各备课组要结合期中、期末阶段考试,认真进行备课组和个人教学质量分析,检查目标达成、反思教学得失、落实修补措施。各年级要组织以年级备课组为单位的专题研究活动,各年级备课组在开学初制订好计划,认真组织组内的教学研讨、交流听课和评课活动。

4.科任教师强调因材施教教师必须提前一周按课时写出规范性教案,要做到脑中有课标、胸中有教材、心中有教法、目中有学生。依课标扣课本设计课堂教学结构,备导言(激发学生兴趣和知欲望)、备过程(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备板书(纲目清楚、直观形象)、备练习(学为主体练为主线梯度、密度科学合理)。教师备课“常备常新,常教常新,常研常深”。根据我校实际情况学校将规范教案书写格式,强调体现学生活动,体现课后反思,强调教案的适用性、创新性,强调集体研讨前提下的超前备课,强调因材施教。

三、过程管理,强化教学常规、创新的引领

1.制度规范——统一标准与特色个性。学校的教学常规管理有章可循,教学工作有的放矢,本学期将进一步依托市局《学校教学常规管理手册》明确一系列常规管理制度,健全教学管理、研究和教学质量的检查、督导、考核、评价机制。坚持和完善学校各项行之有效的教学管理制度,坚持课程改革、常规落实两手抓。以新制定的教师教学常规白皮书为依据,围绕“课堂”这个主阵地,狠抓“教学六认真”常规,做到集体教研“定时间、定分工、定任务”,教学常规“有底线、有考评、有奖惩”。切实规范每一位教师的教学行为,将“六认真”的各项要求贯彻落实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力求学校的教学活动及教学管理活动的操作更规范,保证学校教学质量管理活动的高效运行。本学期将加强对全体老师规范使用新备课笔记进行备课的检查,既追求细节化的规范,也倡导百花齐放,“在统一中追求自由,在标准中追求特色,在一致中追求个性”。本学期学校将进行有关教学案例实录的征集评比活动,同时鼓励各学科编制导学案,倡导教学资源的开放和共享,通过组内研究课、校内赛课活动打造精品课堂,减少重复劳动和低层次的运作,为实施有效教学提供资源。

2.常规督导——规范制度与自觉坚守。实行“月度教学工作例会”机制。学校工作会议由校长室、教务处定期召集,每月一次,参加对象为学科教研室主任及备课组长。学科教研室主任例会、学科教研活动、年级教学分析会等工作会议或教研活动,将在平时由教务处、学科教研室或年级组分别组织,以分解落实学校的教学工作要求,将教学过程管理和课堂教学质量抓细、抓实。对教案、作业批改、课堂教学、早读、辅导、听课评课、业务学习等进行定期普查与不定期抽查,制订相应的检查措施及要求,并把检查情况详细记录。对教学态度不认真、教学质量不合格的,限期整改。检查结果将作为教师绩效考核评估的重要依据之一。制度化的教学常规检查使教师“人人懂常规,个个守规范”,增强自已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对教学负责,对学生负责。

3.绩效评价——重视过程与多元评估。积极完善各级各类绩效评价机制,重视过程和量化评价。将教学常规执行情况和教学态度、实绩作为评选优秀教研室、备课组、教师的重要依据,坚持过程性管理和发展性评价,对工作态度好,工作量大,教学效果好的集体和个人将给予表彰奖励。

四、规范管理,提升质量意识、制度的遵守

1.年级管理——目标确立与动态调控。教务处分管主任要切实抓好对相关分管年级、各学科教学工作的管理、检查和考核,盯住不落实的事,追究不落实的人,保证教学管理渠道的畅通。以抓好各年级、各学科备课组的集体备课、课堂教学、听课评课、练习设计和阶段检测为突破口,对教学过程和教学质量进行动态管理和实时监控。各年级要认真研究年级教学情况和学生情况,切实制订和落实年级教学管理计划。开学初,各年级要认真召开好年级教师会议,布置好学期年级教学工作要点。高一年级重点做好初高中衔接期学生学习和心理的疏导转化工作,做好高中各科学习方法的指导,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高二年级学测考试成绩力争100%通过率,确保一定量的A级率;高三力争阶段性检测和高考成绩稳中有升,特别要稳固和扩大本二上线率。依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和教育需求,细化分析学生的各科发展,明确分层目标,实施重点学生(科目)教师负责制,具体落实尖子生的拔高、中等生的提升、学困生的补弱,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加强对学科竞赛辅导的管理,做到定竞赛辅导用书、定讲座教师、定讲座专题。明确学科教研室主任是各学科竞赛的第一责任人,由学科教研室主任牵头各年级的备课组长组织老师进行培训。根据学科的不同特点分别对待,有条件的学科将逐渐过渡到由专职教练进行培训,实施教练负责制。学校将积极创造机会,让辅导竞赛老师参加各种培训,提高业务能力。

2.课堂教学——制度遵守与调研抽查。继续加强对教学情况的调研和考核。第二周开始进行调研听课和随堂课教学质量抽查。将不定期进行作业、备课笔记抽查、学生座谈、教师“六认真”检查考核。期中期末将继续进行教师教学满意度测评,对学科教研室、备课组及教师个人的工作业绩进行考核。通过课堂教学实践看备课组研究课的管理机制,看备课的实际效果。本学期教案和随堂听课检查,将加大“二次备课”和“课后反思”的检查力度。一看教学理念是否符合课改精神;二看教学设计是否依托新课标思想;三看教后反思是否有针对性和提升性。

3.考试研究——追求质量与团结协作

本学期将进一步规范考试和命题,同时逐步推进网上阅卷。各年级通过学科教学阶段过关检测、与兄弟学校联合命题、教务处指定命题(期中、期末)等学科考试和考查形式,每月向家长发学业评估报告,家校联动,努力减少学生之间的差异。

本学期要组织高三和高二学测教师认真分析2014年高考、学测新变化,针对考试要求、考试内容、试卷结构和试卷难度,开展专题研讨活动。认真组织教师研究考试说明,提高复习指导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要落实好年级分析会、班级任课教师联席会、分层次家长会等有关的工作机制,保证高考、小高考复习的有序高效。各备课组在课堂复习中要在五个点上下功夫:夯实常考点、应对新考点、突破失分点、关注能力点、调节支撑点。要分析学生实际,制订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实行备课组周备课制、教学案一体化,将长计划和短安排有机结合,既体现学期教学的连贯性,又体现阶段教学的灵活性。练习精讲精练,全批全改并有重点讲评。每天留足学生用于自学纠错的时间,消化旧知,拓展思维,以此保证最大面积的学生学有所悟,稳步提高。要处理好学测复习与语数外选修正常教学之间的关系,高考语数外达线与选修达级之间的平衡,注重各科教师之间的团结协作。明确目标,用目标统一思想,用目标凝聚人心,用目标激励斗志,用目标提升质量。

4.资料征订——减负增效与优化审核。各年级的必修、选修科目教辅资料的征订,将由教务处召集教研室主任、备课组长,严格按照市教育主管部门有关推荐目录,从中精挑精选一套教学资料。各年级各学科教师均不得私自征订任何资料或指定学生集体购买某种资料。各备课组要落实作业批改的常规要求,提高训练的精度,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学校将从高一年级开始试点,落实各学科学案的编写工作。由各备课组长牵头,在备课组充分研讨的基础上,再根据教师各自的教学风格和特色循序渐进地完成。

五、专业发展,形成群体培养、辐射的体系

1.依托名师工程,抓好梯队建设。充分发挥各级各类名师的传帮带和引领示范作用。以学校“青蓝工程”为抓手,重视和加强青年教师的培养,不断深化、不断创新、不断提高。结合各种形式的教研开课等活动,学校将采取全方位、多途径的培养措施,鼓励青年教师本着“学习他人,提高自己”的态度,切实落实青年教师与指导老师间的相互听课,精心准备,积极参加,促进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期中和期末将检查师徒听课笔记。每学期将对“青蓝工程”师徒取得的优秀成果进行评比。本学期,我校将组织各种业务竞赛:优秀备课笔记及优秀教案评选、期中期末命题阅卷规范评选、优课评比等。

2.关注教师专业,加快平台搭建。具体指导各学科、备课组的教研和集体备课活动,以研究促发展。同时积极选派教师参加市教研室举行的教师培训活动和各级各类培训,组织有关教师外出考察学习,支持教师攻读教育硕士,支持教师参加教学比武活动和外出讲学,进一步发挥我校现有特级教师、市级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以及其他资深教师的传帮带作用,为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搭建平台。

六、整合资源,提升数字化、语言文字、艺体教育水平

1.数字校园,优化资源。教务处本学期将与信息学科组织好数字化装备相关平台的使用培训工作,开展经常性的信息化技能培训活动,锻造一支信息化工作优秀团队,真正使数字化装备为管理服务,为教学服务、为师生服务,打造一流数字校园。全面实现信息技术与各学科教学的整合,包括电子黑板、多媒体运用、实验演示、网上阅卷系统的开通、建设微格教室及史地专用教室,优化整合教育资源。同时,加大理化生实验室和图书馆的装备。

2.艺体教学,联动开发。继续抓好学校体育、艺术、信息、通用技术等科目的教学工作。积极推进体育和艺术课程的教学改革,总结学校艺体校本课程的实施经验,积极参与南通市校本课程资源区域联动开发。加强对体育、艺术特长生的训练培养工作,要有专门的计划和安排,创造机会为他们进一步深造创造机会。

3.语言文字,规范有序。建立健全学校语言文字工作档案,加强学校语言文字档案管理工作,做到标准化、制度化、规范化。将普通话作为校园语言、教学语言。开展语言文字规范化竞赛,搞好语言文字规范化的宣传,提高师生对语言文字的重视程度。

七、规范馆室,提高服务质量     

1.规范制度,责任明确。建立完善的各馆室相关管理制度,做到制度上墙,管理到位、责任到人,并逐步做好各馆室的环境布置,做好教育教学的服务工作。健全技术装备处从馆长到各馆室人员的组织结构,把各馆室的目标责任迅速分解到相关成员,让每位责任人明确在技术装备工作中自己的职责。做到标准任务明确,责任落实到人。图书馆、文印室、实验室等馆室人员要树立主动服务意识,以自己优质高效的服务为学校教学工作做好保障工作。

2.培训上岗,过程考核。加大培训力度,提高馆室人员对技术装备的管理和应用水平。加强对各馆室人员进行岗前培训,让各馆室人员能很快适应新的工作岗位。定期组织相关人员参加各级各类学习和培训,通过多种形式的培训提高其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加强对教育技术装备人员的管理和考核。采用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抽查相结合的方式对各馆室人员的实验记录、图书借阅、器材管理等进行检查,做到早发现早解决,使学校各馆室逐步达到省优秀馆室的要求。

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教学主要工作日程安排

周   次

教 学 活 动 安 排

预备周

8.27-9.1

制订本学期学校教学工作意见,布置开学及学期教学工作

各年级新学期任课老师、课表到位

组织教师进行电子黑板应用技能培训

组织教师学习教学“六认真”常规并检查开学教学常规落实情况

学科主任会议,各教研室、备课组制订好本学期教研及教学计划

⑥新高二文理选科分班

⑦各年级暑假作业检查

9.2-9.8

①教务处全体工作人员会议

召开本学期第一次月度教学工作例会

③宣传落实本学期第一阶段调研听课活动(第3至第9周)

高三年级各科制定复习计划

⑤迎接市局开学教学工作视导

⑥馆室全体人员会议

9.9-9.15

①高三全体教师会议

②举行本学期第一次月度学科教研活动

③各学科、各年级开展调研听课活动(按照教务处总表安排)

④宣传组织开展“青蓝工程”结对活动(教学方面)

⑤选报、汇总基础年级艺体2+1及校本选修课和研究性学习情况

9.16-9.22

①各学科、各年级开展调研听课活动(按照教务处总表安排)

②基础年级开始艺体2+1及校本选修课和研究性学习

9.23-9.29

①各学科、各年级开展调研听课活动(按照教务处总表安排)

组织教师进行电子黑板应用技能二次培训

③各年级布置适量的国庆节作业

9.30-10.6

国庆节放假(10.1-10.7)

10.7-10.13

召开本学期第二次月度教学工作例会

②各学科、各年级开展调研听课活动(按照教务处总表安排)

10.14-10.20

①举行本学期第二次月度学科教研活动

②学校秋季运动会准备和报名工作

③各学科、各年级开展调研听课活动(按照教务处总表安排)

10.21-10.27

①各学科、各年级开展调研听课活动(按照教务处总表安排)

②举行通大附中第1届秋季运动会

10.28-11.3

召开本学期第三次月度教学工作例会

②布置期中考试组织命题、期中教学常规考核工作

11.4-11.10

①举行本学期第三次月度学科教研活动

②完成期中考试命题、期中考务组织与安排工作

③组织学生对教师教学满意度调查

④组织期中阶段教学常规、备课笔记检查

⑤组织高一年级各备课组学案编制成果交流展示活动

十一

11.11-11.17

期中考试

十二

11.18-11.24

①完成期中质量分析、召开各年级期中考试教学质量分析会

②高一高二高三年级召开学生家长会

十三

11.25-12.1

召开本学期第四次月度教学工作例会

②布置本学期以备课组为单位的校内赛课活动

③宣传落实本学期第二阶段调研听课活动(第14至第19周)

④高二年级五大学科竞赛辅导情况交流

十四

12.2-12.8

①举行本学期第四次月度学科教研活动

②高三年级各备课组组织2014年高考考试说明研讨活动

③各学科、各年级开展调研听课活动(按照教务处总表安排)

十五

12.9-12.15

①举办本学期校内赛课活动

②各学科、各年级开展调研听课活动(按照教务处总表安排)

十六

12.16-12.22

①本学期校内赛课活动总结

②各学科、各年级开展调研听课活动(按照教务处总表安排)

③高二年级信息技术会考

十七

12.23-12.29

①各学科、各年级开展调研听课活动(按照教务处总表安排)

②高二年级召开学业水平测试复习研讨会

③落实元旦期间学生活动、作业布置

十八

12.30-1.5

①各学科、各年级开展调研听课活动(按照教务处总表安排)

②元旦假期、作业讲评

③下学期教材教辅资料征订工作会议

十九

1.6-1.12

①召开本学期第五次月度教学工作例会

②高一年级艺体2+1及校本选修课和研究性学习分析与总结会议

③总结本学期教学研讨、调研听课情况

④布置期末教学常规考核与命题工作

二十

1.13-1.19

举行本学期第五次月度学科教研活动

②完成期末考试命题、期末考务组织与安排工作,考查科目开始组织期末考查

③下半周左右进行学期期末考试

④组织期末阶段教学常规、备课笔记检查

⑤组织学生对教师教学满意度调查

⑥组织开展馆室人员业务工作考核测评

⑦组织高一年级学案编制成果交流展示活动

⑧组织本年度优秀教研室评比活动

组织“青蓝工程”结对师徒的学期考核工作

二十一

1.20-1.24

学科及教师个人完成教学工作考核总结、交流

②期末考试阅卷结分、各教研室备课组完成期末考试质量分析

各学科备课组布置学生寒假作业,各部门安排学生假期活动

注:本学期共21周,学期至2014124日结束,非毕业年级期中考试初定在11周,期末考试初定在第20周进行。为适应新课程要求,本学期学校继续执行45分钟课时,每天25分钟晨读(语文、英语),日课时8大1小,其他时间学校不安排教学活动。

分享到:
【打印正文】